“公司利用5G+工业互联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5G智慧工厂,实现产品向集成化、精益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生产模式转变。”江西伊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发电力”)总裁黄美园日前对记者介绍,公司在业内首创高低压开关柜柔性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产品不良率下降15%,生产运营成本降低35%。
伊发电力的转型升级之路,正是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向“新”而行的缩影。崇仁输变电产业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素有“机电之都”之称。近年来,崇仁围绕打造国家级输变电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推动输变电设备产业从“制造”到“智造”升级。记者近日在崇仁采访时了解到,崇仁现有规模以上输变电企业63家,产值突破100亿元,中低压输变电设备占江西省输变电设备市场八成以上,配电变压器全国市场覆盖率居位前列,产品出口至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伊发电力于2022年投资3亿元兴建5G智慧工厂,进行技改扩建。公司以“5G云网融合”为核心,采用升级改造的企业生产管理MES系统,与国家电网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EIP)有效融合衔接,并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设工业标识解析、生产管理溯源体系,打造出新型工业企业智能化工厂。
“5G智慧工厂让公司具备年产10万套智能输配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实现约10亿元。”伊发电力副总经理詹志岭说,技改不仅让企业产能倍增,还可进一步提升企业海外市场竞争力,为开拓海外市场增添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企业创新活力更强,产业发展后劲更足。在各级科技部门支持下,伊发电力加强与东华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成功实施“输变电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管控平台”等项目,不仅为崇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也为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树立标杆。截至目前,崇仁已累计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7项,其中产业链联合攻关项目12项,拨付财政补助资金280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9770万元。
为了持续发展好机电这一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崇仁陆续出台政策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设立县级工业发展基金,每年出资2000万元,对进行技术改造、自主研发、品牌创建的企业均给予一定奖励,促使企业推进“机器换人”。这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在江西恒翔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正有条不紊进行铜杆生产作业。据了解,这条全速运转的生产线%。”该公司生产一线管理总经理董绍祥介绍,铜杆项目的投产,为崇仁输变电企业提供更丰富的电磁线原材料选择。
近年来,崇仁聚力推进输变电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助推输变电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集聚集群成效凸显。崇仁拥有输变电设备各类产品35个系列、2000多种规格,涉及钢材、化工原料、物流、运输、零部件配套等行业。仅配套的零部件就有300余个品种,包括电线、铁芯、线圈、绝缘件、环氧树脂、熔断器、断路器、油箱等,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红利”,让江西亚珀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喜上眉梢:“现在我们生产便捷多了,各种电力变压器配件都能就近找齐,不仅实现降本增效,还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受益的不仅是这一家企业,今年1至5月,崇仁输变电产业实现营收33.13亿元,占规上工业营收比重63.77%。
“公司引进江西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的博士,对变压器发热问题进行研究攻关,彻底解决了变压器温升超标问题。”江西赣电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爱民说,“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目前,公司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引进多所高校的硕士、博士,建立了强大的科研团队,成为研发新产品的动力源泉。”
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崇仁在江西率先实施“一企业一博士、一产业一团队”柔性引才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分批引进100名博士和5个以上产业研发团队联挂帮扶企业,全力破解县域人才供需矛盾、人才结构失衡、产才融合不深等难题。自2022年崇仁探索实施“一企业一博士”引才模式以来,先后引进两院院士6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团队11个,博士78人,博士团队5个,产业技能型人才团队15个,引育省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21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人才优势不断显现。
崇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对接,先后与南昌大学、沈阳变压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0余家单位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建协议。崇仁企业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院校积极开展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满足崇仁输变电设备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技术改造、平台创建等方面的需求。
据了解,崇仁将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推动输变电产业由单一中低压变电设备生产向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售电、储电6个环节全面延伸,重点开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产品,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国知名智慧输变电制造基地。(魏依晨 吴银昌 周伟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