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研发为主导,专注于以变频用变压器为核心的各式特种变压器、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储能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类制造业”中的“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7),公司产品所处行业属于“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2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高压变频器、变频用变压器组成变频电气系统,共同实现对电机运转的精细化控制,是变频调速技术的主要载体。变频调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机转速与工作电源输入频率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达到改变电机转速的目的。变频调速技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机控制领域的综合应用,具备在节能及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天然优势。公司为国内领先的新型电力系统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在高效节能、新能源(含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高端装备、海洋工程、新基建(含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等领域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及高端设备。
近年来,我国年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但是能耗却居高不下,高能耗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节能降耗项目,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统筹推进工业及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变频调速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如电力、冶金、石化、采矿、市政及公共设施、建材、油气钻采等高能耗行业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可实现对各类高压电动机的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提升机、皮带机等负载的软启动、智能控制和调速节能,进而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自动化水平,同时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1.电力行业是变频器最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变频调速更精确控制发电过程中煤、粉、水的用量,达到节约能源、提升工艺及控制水平的目的,也对火电厂的节能、降耗、减排、安全及平稳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实现电机节能有利于改善电力消耗过大问题,2022年 6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此外,在全球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背景下,叠加电网改造升级、加大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跨国电网互联等需求,对大功率电机的需求将稳步上升,将带动公司应用于传统高压变频领域产品需求的上升。
2.工业自动化领域,变频技术在提高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节能减排、产品质量、设备寿命、自动化控制和产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双碳”政策助推,工控行业打开新的需求空间,2024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与以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企业升级转型步伐。未来随着下游制造业复苏和新兴市场需求拉动,中商产业分析师预测,2023年及2024年工业电机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700亿元。变频器作为工控驱动层的主要产品之一,可通过改变交流电机的工作电压和频率来控制电机转速及转矩,具有节能、调速和保护功能。
3.冶金、石化、采矿、机械等其他高能耗行业,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指标趋严和电力成本抬升持续冲击高能耗行业,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在冶金领域,变频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项目改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设备上;在石化领域,目前变频器的装备率不高,随着政策的带动,市场空间广阔;在机械配套领域,变频器主要应用于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主流机械设备,同时包括起重机械、电梯等提升领域,可实现更可靠、稳定、安全的设备运行控制,机械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节能计划的实施,将大大促进变频器在机械配套领域的应用。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随着高压变频器需求的逐渐增多,不同行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压变频器未来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同时变频器与电动机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变频器成为电动机的一部分。因此,受益于高压变频行业下游高效节能领域的带动,变压器作为高压变频器的核心部件具有一定增长空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新能源发展及能源转型趋势明确,同时降能耗目标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能源应用高质量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推动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全球共识,储能作为协调互动源网荷储、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刚需,成为核心环节,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成为储能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经历“十三五”孕育,“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储能市场有望迈向新台阶。储能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一方面是政策加码,储能装机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以来,国家储能政策密集出台,力度不断加大,细节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对不同种类新型储能上的技术标准体系、投产规模、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做出更为明确的指导。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 2024》: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CENSA在政策执行、成本下降、技术改进等因素未达预期的保守场景下预计 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W,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7.4%;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1.2GW,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0.4%,年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6GW;在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加速的理想场景下,预计 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0.9GW,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 45.0%。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13.9GW,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37.1%,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39.9GW。另一方面强制配储成为储能发展重要驱动力,此外储能政策补贴,也会调动行业积极性:为促进新能源配置储能、减少新能源项目对电网消纳能力的冲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有关部门因地制宜推出强制配储政策文件,促进新能源配置储能,新能源配置储能从“鼓励”到“要求”配置,为国内储能市场打开增量空间。储能行业受限于高成本、低收益率的问题,经济性是制约储能规模化及商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各地推出储能项目补贴,可部分提升储能项目的盈利能力,调动行业投资积极性。
2021年3月,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功能互补为支撑,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能产业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上游原材料,中游储能系统集成(包括电池及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制造),下游应用场景。上游原材料端,公司依托多年在变压器产品上的技术及生产经验积累,逐步扩大变压器产品线,布局环氧浇注变压器产品为储能配套;在中游,公司积极布局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核心设备及集成,公司为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到储能升压一体舱集成等一站式服务。公司在将第一代工商业储能推向市场的同时,完成第二代工商业储能产品的研发和验证,实现相同风冷产品能量密度提升20%、占地面积缩小40%等提升,此外,公司推出电池液冷产品,包括液冷电池包、液冷PCS产品,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线。在政策优势与成本优势双重驱动下,储能市场需求逐步拓展,为公司储能业务的发展带来机遇。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随着我国风电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风电行业持续加快发展。《“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确立了风电等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最后一年、“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节点,风电装机量预期再次大幅增长,国海证券预测2024年-2025年风电吊装量分别为85GW、95GW,其中陆风和海风的国内新增装机预期分别为:假设陆风国内2023年装机70GW,则2024-2025年预计分别有望达到75GW、80GW,同比分别增加7%、7%;假设海风国内2023年装机6GW,则2024-2025年预计分别有望达到10GW、15GW,同比分别增加67%、50%。
在可再生能源场景中,变压器面临的挑战和需求与传统能源系统不同。由于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的产量不稳定,变压器需要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风力发电中,风速的变化会导致电力产出波动,变压器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这些变化以保持电网稳定。公司在风电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较强的定制化产品研发设计能力能够针对风力发电系统所处的恶劣环境。
光储充一体化行业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创新业态,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受益于政策引导和技术提升的双轮驱动迎来快速发展。随着光伏技术效率提升、储能成本下降以及电动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4年4月12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通知指出将积极支持新能源+储能、聚合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联合调用模式发展。光储充一体化通常搭配分布式光伏出现,对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提出要求,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217GW,同比实现了148%的增长,其中, 2023年前三季度集中式光伏装机量为62GW,同比激增257.8%,而分布式装机量为67GW,同比增长90.0%。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情景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90%。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超过390GW,创历史新高。
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对于用能供给体系逐步走向无碳具有重要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风能或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制氢整流设备与电解水技术相结合,制取高纯度的氢气,在全球经济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2022年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已经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绿氢成为构建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能源的重要载体。电解水需要直流电,而电网是交流电,在电网和电解槽之间,需要一个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制氢电源,又叫整流电源,主要结构包括整流柜、变压器、控制及冷却系统等。制氢电源是电解水制氢项目中实现电氢耦合的关键不可或缺。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碳中和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